自古以来,男女婚姻就是“终身大事”,口说无证,必须有证明,婚书就是证明。据史料记载,民间婚书始于唐代,《唐律》规定男女结婚必须互相报婚。此后,历宋、元、明至清朝,这一法律始终沿袭不变,因此开立婚书成为婚姻必须办理的手续。可以说,结婚证(结婚证)不仅承载着个人生活的故事,还承载着历史印记,清晰地反映了社会、政治、经济、民俗的发展变化,记录了时代文明的进步
据悉,金坛展出的220多件珍贵藏品是从丹阳古代合同文件收藏馆收藏的2000多张结婚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。包括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结婚证。在展览中,清代婚书是最古老的。
据报道,民国时期结婚需要纳税,分为上、中、下户,婚书上一般都有税票。到民国中后期,结合中西合璧的思想,婚书上还绘有小天使等图案。20世纪50年代,新中国刚刚打破了旧制度,结婚证的形式改为奖状。印刷相对简单,内容和格式不同,图案颜色相对简单。20世纪50年代末,结婚证开始求新。虽然顶端有大红旗,但证书周围有水果和鲜花,也喊出了“婚姻自由”的口号。
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,各地的结婚证图案统一,夫妻合影开始登上结婚证。
自1991年以来,结婚证由民政部统一监制,格式逐渐从奖状式改为本子式,方便人们外出携带。就这样,曾满是文字的奖状式结婚证,逐渐成为现在简单的“红本”。
“婚礼展览通过挖掘婚姻习俗记忆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文化故事,让公众可以通过短暂的证书,窥探时代的变化和历史痕迹,感觉打破封建思想文明,也希望更多的人能记住历史记忆,深化生活情感,从而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,更珍惜美丽的陪伴。现场相关组织者表示。
此外,展览将持续一个月至9月4日。
212